吊車參數應用
好的,中聯重科ZCC100H是一款55噸級的汽車起重機,其起重性能表是駕駛員和安全員在現場作業時必須嚴格遵守的“生命線”。下面我將通過幾個典型的應用案例,詳細說明如何在不同工況下應用其起重性能表。
核心前提:理解性能表的關鍵要素
在分析案例前,必須先理解性能表的構成:
- 主表參數:通常包括工作幅度、臂長、配重狀態和支腿狀態。
- 額定起重量:在特定工況下允許起吊的最大重量。嚴禁超過此值。
- 工作幅度:吊鉤中心到起重機回轉中心的水平距離。幅度越大,起重能力越小。
- 臂長:起重臂伸出的長度。臂長越長,在相同幅度下的起重能力越低。
- 工況:主要包括:
- 全支腿,側方或后方作業:這是最常用、起重能力最強的工況。
- 全支腿,360°全方位作業:起重能力會比側后方作業有所降低。
- 半支腿作業或不用支腿(輪胎吊重):起重能力急劇下降,僅在特殊情況下且嚴格按表操作。
應用案例
案例一:廠房內設備安裝(精確計算,規避風險)
- 場景描述:需要將一臺重20噸的設備吊裝到廠房內指定位置。廠房內部空間狹窄,設備需要跨越一個障礙物后才能就位。最大起升高度需要18米。
- 應用步驟:
- 確定關鍵參數:
- 吊裝重量:20噸(需包括吊鉤、索具重量,假設為0.5噸,故總重約20.5噸)。
- 所需高度:18米。
- 作業半徑:由于場地限制,起重機無法靠近,預估工作幅度在10米左右。
- 查閱性能表:
- 選擇工況:全支腿,側方/后方作業(性能最優)。
- 確定臂長:要達到18米高度,并考慮吊鉤和索具高度,主臂長度至少需要20米以上。查看ZCC100H性能表,其主臂最大長度可達40.8米,我們選擇 21.6米 臂長進行初查。
- 對應幅度和重量:在“21.6米臂長”一列,查找“10米幅度”對應的額定起重量。假設查表結果為 23噸。
- 安全驗證與決策:
- 對比:所需吊重20.5噸 < 額定起重量23噸。理論上是安全的。
- 但必須考慮余量:實際作業中,嚴禁“貼著”額定值操作。通常要求留有10%-15%的安全余量。23噸的85%約為19.5噸,而我們的吊重是20.5噸,已超出安全余量范圍。
- 調整方案:
- 方案A(優選):嘗試調整起重機位置,將工作幅度減小到9米。再查表,9米幅度下的額定起重量可能為26噸或更高。20.5噸 < 26噸 * 85% (22.1噸),滿足安全要求。
- 方案B:如果無法移動起重機,則需考慮使用更長的臂長(如24.8米),但更長臂長在10米幅度下的起重能力會下降,需要重新查表確認。如果仍不滿足,則可能需要調用更大噸位的起重機。
- 結論:通過性能表,我們發現了潛在風險,并通過調整作業方案確保了安全。
- 確定關鍵參數:
案例二:風電場地轉場(復雜工況,綜合判斷)
- 場景描述:在風電場,ZCC100H需要吊裝一節重8噸的風電塔筒。場地不平,起重機需要頻繁移動和調整方位,可能需要進行360°全方位作業。
- 應用步驟:
- 確定關鍵參數:
- 吊裝重量:8噸(含索具)。
- 作業半徑:由于塔筒體積大,需要一定幅度,假設為14米。
- 工況:全支腿,360°全方位作業(因為吊裝方向不固定)。
- 查閱性能表:
- 選擇正確的工況表:必須使用“360°全方位作業”性能表,而不是起重能力更高的“側后方作業”表。
- 確定臂長:塔筒高度較高,需要
- 確定關鍵參數:

下載APP